为进一步弘扬西迁精神,高扬“四面旗帜”,推动“思想交大”、文明校园建设,树立思想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团委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青年”为目标,紧密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团的重点工作,围绕思想道德、领导班子、师德师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活动阵地等六个方面,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聚焦立德树人主业,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围绕五四青年节、澳门回归20周年、“西迁纪念日”等全年重要节点组织主题活动100余场次。开设“学习心语”“学习之窗”“学习在路上”等主题活动,创作西迁精神主题歌曲、话剧、诗歌等作品,举办西迁精神主题征文、朗诵会等系列活动,搭建多形式多种类学习载体。构建“伟大事业,信念领航”团干部理论宣讲,“青春之我,微言中国”理论社团精微宣讲,“西迁精神,时代华彩”青春榜样主题宣讲三层次三维度理论宣讲。相关成果被教育部《教育要情》收录4项;《学校共青团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与载体研究》被共青团中央专题报道1次;理论宣讲受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陕西省委原书记胡和平的肯定。
选树先进典型、挖掘先进事迹。全面开展“示范团支部、魅力团支书”创建、“五四”评优、“最佳团日”评选,学校主页设置“我是新传人”“出彩90后”“新时代奋进者”等专栏,推选典型事迹161人次, 获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构建全校团员青年学习新平台,实现网络化、学分化、全覆盖。利用学校党建学习平台,内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青团工作制度、西迁精神3个模块,学员覆盖全体团员青年。课程采取12学时必修课外加36学时选修课,最终上传心得体会即可获得团课结业证书,同时,将团课学习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体系必修环节,提升团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借助青马工程培训,提升领导班子建设成效
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培养青年政治骨干。推报燕连福等5名教授当选全国青马工程导师,录制《大学生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等品牌网络课程。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青年实践研究中心”。构建校、院两级“青马”团校,累计共培养学员2600余名。协同组织部(党校)举办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和团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党委书记、校长为学生作报告,并纳入学校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知行研习营,鼓励学生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2020年,为提前入驻创新港的340名学生骨干,开设“新港新干新秀班”,预先培养优秀团干部,带动团员青年投身创新港建设。
积极组织并开展团干部讲团课,发挥团干部引领带头作用。10月,团委书记苏翔赴商洛市柞水县录制第十季第三期《青年大学习》——《困难群众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向大家系统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就任以来始终对困难群众的惦念和牵挂之情,全国共计8124.6万名团员青年参与学习。疫情期间,为坚定团员青年的战疫信心,投身全民战疫,团委组织开展《战“疫”英雄讲团课》系列线上课程,课程共录制八期,邀请16名一线医护人员,8名学生团干部,8名专职共青团干部进行交流和互动。系列课程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万次 累计弹幕数量3000余条,在青年群体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三、对标四有教师标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团的组织力。在团组织建设上,选强配齐院级团组织力量。选配青年教师、思政辅导员等担任团(工)委书记、优秀学生骨干担任副书记,编制《团支书工作指导手册》、定期下发《团组织生活指导意见》,连续36年举办“最佳团日”评选活动。在团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上,积极落实团干部联系基层“八个一”制度,密切与基层团组织联系;筹办西迁、井冈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专题研修班,提升团干部思想理论修养;开展团干部年终述职答辩, 督促团干部工作提质增效。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3个团支部获评陕西省“活力团支部”。
团干部全面参与课程思政,理论联系鲜活工作案例。动员全校学生参与社会观察、理论普及宣讲、精准脱贫帮扶、“追寻西迁足迹”、丝路聚“交”专题实践、六级体系政务见习、志愿服务、劳动服务、“一带一路”特色专项实践等九大板块20多个项目。以围绕中心、搭建平台、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为准则,开设6 学时培训课程,大于24学时实践环节,2学时交流环节。2020年,团委全体同志参与疫情期间青年思想动态和行为研究,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带队指导,团中央轮岗实习,校地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联系青年,服务青年,为党培育青年的政治责任。2020年,我校3人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1人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校历史上首次获得。
四、围绕文化育人主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鼓励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四个一百”育人活动持续开展,发布2020年“百本经典”系列书单,举办“百本经典阅读指导会”。组织“校园文化节”“创新港草地音乐节”等大型文艺活动40余场,举办“九州名家”“纵论四海”品牌讲座;在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活动类型不断完善的校园活动中,综合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繁荣交大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新年音乐会、戏曲进校园等格调高雅的美育活动,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推出西迁精神为主题的原创话剧演出、诗歌朗诵会、音乐会、征文比赛等,创作西迁精神有关校园原创组曲,其中《追忆西迁年华——向西而歌》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 举办“中华之声”“交大之星”等文艺活动,打造文化精品,获评首批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丰富活动种类,全面培育英才。组织“艺暖长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准扶贫扶志;示范开展赛艇运动,持续举办“灞河竞渡”赛艇挑战赛,开展“锐动交大”体育人物评选,发布体育赛事榜单,开展“健身活动月”等校级传统品牌体育活动300余场。在海峡两岸校园歌手大赛等省级以上比赛获奖35项,22名学生入选国家队,获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银牌。2020年,在A类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超过15项,举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展2次。
其中,“灞河竞渡”被西安市委列为“大西安城市IP”。团委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任中国赛艇协会学校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国际航空设计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青年志愿协会理事单位。
五、借助劳动教育实施,创新校园环境建设
在真切的劳动实践中,维护校园环境,通过“思源景事”“划区劳动”“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各项专题实践的实施,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激励交大学子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世界之光。
以“感动-触动-行动-带动”为行动线,面向所有现在学生开展“思源景事”和“划片劳动”活动,设置1个青年志愿者总队,9个书院支队,29个研究院支队,26个志愿公益类社团,以文化传承为指引,组织动员各班级团支部结合交大标志性建筑整理交大故事、开展主题宣讲,同时安排学生每人每月2小时以上的频率开展劳动活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助力全国文明校园建设。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要求,将“光盘打卡”与“文明餐桌”活动点面结合、相辅相成,在真切劳动中维护校园环境。通过组织志愿者和学生在“光盘行动”的宣传横幅上签名、集打卡章兑换时令水果、组织志愿者清理不文明餐桌等形式,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有效制止了我校学生于餐厅就餐时存在的剩饭剩菜过多造成浪费、以及将食物残渣丢弃在餐桌等不文明行为,为创建文明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自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浪费行为明显减少。文明餐桌行动实现4校区全覆盖,180党、团支部共参与,900余名学生齐行动, 30000余张餐桌变清洁,累计2700余志愿工时。
六、线上线下多维联动,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加强活动场所管理。开创性提出“五个五”管理模式,
并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大型活动管理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大型学生活动场馆使用管理方法》,确保各活动场所管理到位,严格执行活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在审批学生大型活动中做到严格细致,强化安全与纪律意识,确保每一次活动的顺利举行。
加强宣传阵地管理。主动占领宣传舆论阵地,打造校园全覆盖“全媒体”。加强团组织“两微一站”阵地建设,重点做好“西安交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和推广,“两微一站”平台覆盖用户超过12万人。学生会公众号设置“校内信息整合”“同学关心问题整理回答”等专栏,累计阅读量128159。疫情期间公众号开设“青春战疫”“暑期打卡”等14个专栏,校院两级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共发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文章256篇次,微信累计阅读量110993,微博累计阅读量175162;制作“为武汉加油-爱心地图”H5页面,实时掌握爱心分布情况;推送各类资讯共计425条图文信息,阅读量42万余次,覆盖31479人。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强正面宣传舆论引导,推动校园网络健康发展。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时政热点发布新闻、微信推送近50篇,累计阅读量超5万。及时梳理总结团学工作成果及经验,80余篇新闻、稿件被中央电视《朝闻天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最美校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报道。团委荣获“团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中国青年网新媒体实训基地首批合作共建单位、7次位列“全国团组织微信公号排行榜”前十名、其中2次综合影响力第一、1次阅读量第一、年均3次以上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团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