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院领导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完成学校党委明确的目标任务为核心,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师生政治思想认识、水平和站位提升,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以完成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为根本,以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为主线,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争创“六个好”
(一)思想道德建设
学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制作了以弘扬、挖掘新时代“西迁精神”新内涵的公需课课件,将“西迁精神”作为“零学分必修课”内容纳入学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作为培训学员必修课进行学习研讨。开展了“关于有效开展我院业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学生对学院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计4106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和主题团日活动20余个。组织学生参加关爱环卫工人、瞻仰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等实践育人活动。
(二)领导班子建设
学院政治生态良好,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不懈地严明纪律,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拼搏进取、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推进提质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改进学院作风建设。
(三)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制定了《继续教育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师生座谈会和科研课题申报培训会、学生返校活动、集中面授、集体论文答辩等环节,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对于外聘教师,学院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准则,遴选品德高尚、学术优良的校外教师作为学院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兼职师资队伍。学院通过制度约束、有效监管、奖惩并用等举措,形成了专兼结合、师德清正、结构稳定的师资队伍。
(四)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团学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灵活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近两年,先后开展了“争做西迁新传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线上“青春战‘疫’”等10余个主题教育活动。还组织了“踏樱寻梦及新生开学典礼”大型校友返校、庆祝交大建校124周年、“云游仙交大,点亮校园”、校友书画作品征集以及“一院一品”等各类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楼宇、电子荧屏、网络平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西迁精神的宣传教育,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园制作防疫知识相关内容的宣传栏6个;在学院网络平台发布抗疫报道20余篇、西迁精神系列内容报道10余篇等。
(五)校园环境建设
近年来,学院自筹资金,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大力整治校园环境,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先后对翠华校区路面、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曲江流饮,晨钟暮鼓”旁一精致典雅“学苑院落”;提升改造培训学员公寓、食堂、教室,实现校园“天眼”监控无死角,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覆盖。2020年,为助力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对校园、食堂、教室等进行了展品布置和美化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排除和整治。
每年定期开展“国家安全日”“安全生产月活动”、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在2019年第29届“119消防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二、牢固树立“业绩为王”思想,以“勇担当、讲奉献、谋发展”为目标引领,竭尽全力贡献所能,服务学校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一)“勇担当、讲奉献、谋发展”,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障
学院上下久久为功、砥砺奋进,在不要学校投入,不给学校添负担的情况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三大业务稳步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挥自身优势,为疫情期间学校的线上教学、医学的抗疫经验分享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和服务
学院利用网络教育强大的技术平台优势,在疫情初期参与完成了学校“同上一堂课”线上授课等重要活动,发布直播课程68门,点播服务日均峰值带宽超800Mbps,日均流量超3TB;建设平台课程3615门,完成2360名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培训。学院联合医学部组织40位专家录制了“新型冠状病毒大家谈”专题讲座36讲,短短25天时间访问量突破300万人次;录制完成25讲英文版课程在全球最大的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正式发布;在疫情期间承担学校线上教学任务包括技术支持等占总工作量近40%。协助一附院、二附院远程连线支援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医院、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和当地其它医院,分享我校抗击疫情的经验,彰显了学校在为国家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和风范,有力提升、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上述活动得到了央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国际在线、陕西日报、意大利和巴基斯坦主流媒体的报道。
(三)以国际视野,拓展特色培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学校国际影响
学院依托学校,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合作,建立IKCEST丝路培训基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和教育官员开展有关科技、教育等专项培训。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经累计开展IKCEST丝路科技培训70余期,培训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学生及政府官员。
IKCEST丝路培训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奖及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有效助力学校的“丝路大学联盟”建设,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四)以层次高、影响大的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陕西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陕西省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军转干部培训基地等7大培训基地。近期,学院又承办了陕西省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全省教育系统纪检干部培训班、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等层次高、影响大的培训。活动得到中央、地方、海外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报道。学院在为积极服务各级地方党政干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为跻身C9高校干部培训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五)勇担责任,履行义务,积极助力学校扶贫攻坚
学院积极开展资金扶贫、智力扶贫、技术扶贫,积极助力学校扶贫攻坚,三年来共提供各类扶贫资金近200万元,是学校提供帮扶资金最多的二级单位。2020年,向云南省施甸县教体系统“云课堂”建设项目捐赠资金50万元;向施甸县旧城乡旧城社区支部捐赠党建帮扶资金3万元。